2021年5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科学院第二十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指出:
我国科技实力正在从量的积累迈向质的飞跃、从点的突破迈向系统能力提升,科技创新取得新的历史性成就。
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取得重要进展。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显著加强,化学、材料、物理、工程等学科整体水平明显提升。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前沿方向上取得一批重大原创成果。
此次,干细胞以这样的形式出现在大众面前,足以见得国家对干细胞这项技术的重视程度。
而国家对干细胞治疗技术的重视程度,不仅仅只是止步于此。

国家政策大力支持干细胞产业发展
2021年作为“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再被科技部列为“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之中。
5月11日,国家科技部发布《“干细胞研究与器官修复”重点专项2021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拨款5亿元用于干细胞科研,部署5项重点任务,拟支持17个项目。
截止目前,中央财政已经连续6年(2016-2021)拨款总计超过31.5亿元支持“干细胞及转化研究”重点专项:
2016年,25项,4.8亿;
2017年,43项,9.4亿;
2018年,30项,5.8亿;
2019年,12项,4亿元;
2020年,15项,2.4亿;
2021年,17项,5亿。
这充分体现了国家从科技创新体制的国家顶层设计中对干细胞与再生医学领域的高度重视。
干细胞技术较传统治疗具有无可比拟的的优势,随着干细胞技术的逐步完善,基础设施的逐步扩充,产业链的逐步升级,政策扶持力度逐步加大,干细胞行业必将成为利国利民的生物医药支柱产业,而在未来,随着政策不断放开、技术研究不断成熟,我国有望结束干细胞上市药物的空白,疾病的治疗也会迎来更多的选择。